诗经·邶风·北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
其雱(páng):即“雱雱”,雪盛貌。
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
好我:同我友好。
其:同“岂”,语气词。
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一本作“徐”。
既:已经。
亟(jí):急。
只且(jū):作语助。
喈(jiē):疾貌。一说寒凉。
霏:雨雪纷飞。
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的伴侣。
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译文: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讲解:
主题:关于此诗的主题,一般认为是在卫君暴虐,祸乱将至的背景下,人们急于逃难的情景。《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这里的“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也有学者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或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
艺术特色:
复沓手法:全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几个字,如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雨雪其雱”改为“雨雪其霏”,“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这种复沓的手法不仅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反复强调了北风的寒冷、雪势的盛大以及人们逃离的急切。
比兴运用:“北风”与“雨雪”既是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和人们生活的艰难。“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狐狸和乌鸦在古代常被视为不祥之物,这里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也可以看作是逃亡者在途中所见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了逃亡的紧张气氛和凄凉之感。
语言生动:诗中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如“其虚其邪?既亟只且!”一句,“其虚其邪”语气宽缓,形象地表现出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则语气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们在逃亡时的复杂心情。
影响:此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较大影响。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此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邶风·北风》原文。《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也可能受到此诗的启发。唐代李白的《北风行》,同样明显受到《邶风·北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