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驺虞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注释:
茁:草木茂盛貌。
葭: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
发:发矢。一说“驱赶”。
五:虚数,表示数目多。
豝: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驺虞: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蓬: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
豵: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译文: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了不起的猎者(或管理鸟兽的官、仁兽)啊!
从繁茂的蓬草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了不起的猎者(或管理鸟兽的官、仁兽)啊!
讲解:
主旨争议:
赞美猎人说: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歌。诗中描述了猎人在芦苇丛和蓬草丛中狩猎,一次能射中多只野猪,展现出了高超的射技,因此诗人发出“于嗟乎驺虞”的赞叹,表达对猎人的钦佩。
管理鸟兽的官说:《鲁诗》将“驺”释为天子之囿,将“虞”释为司兽之官,所以有人认为“驺虞”是指古代管理鸟兽的官吏,诗歌是对这些官吏的赞美,他们管理有方,使得猎物丰富,猎人能够有所收获。
仁兽说:坚持“诗教”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体现了一种仁慈的行为,而这种仁慈就如同仁兽驺虞一般。不过将“驺虞”解释为兽名与诗意的贯通性存在一定问题。
艺术特色:
简洁生动:全诗两章,每章三句,语言简洁精练。通过“彼茁者葭”“彼茁者蓬”简单的描写,快速点明了狩猎的环境,分别是芦苇茂盛的地方和蓬蒿丛生的地方,给人以画面感。
以少胜多:作者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即从芦苇丛中赶出母野猪、从蓬草丛中赶出小野猪,便勾勒出了猎人的形象和狩猎的成果,用简洁的文字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反复咏叹:诗歌两章的结尾都以“于嗟乎驺虞”来感叹,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也加深了读者对所赞美的对象“驺虞”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