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

桧(kuài)风:即桧地的乐调。桧,又写作“郐”。桧地在今河南郑州、新郑、荥阳、密县一带。周平王初,桧国为郑武公所灭,其地为郑国所有。

隰(xí):低湿的地方。

苌(cháng)楚:蔓生植物,今称羊桃,又叫猕猴桃。

猗(ē)傩(nuó):同“婀娜”,茂盛而柔美的样子。

夭(yāo):少,此指苌楚处于茁壮成长时期。

沃沃:形容叶子润泽的样子。

乐:喜,这里有羡慕之意。

子:指苌楚。

华(huā):同“花”。

无家:没有家庭。这里的“家”指婚配。《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

实:果实。

无室:没有家室拖累。

译文:

低洼地上长羊桃,蔓长藤绕枝繁茂。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知不烦恼。

低洼地上长羊桃,蔓长藤绕花儿美。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没有家拖累。

低洼地上长羊桃,果实累累挂蔓条。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家需关照。

讲解:

主题探讨: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代学者有多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诗人看到低洼处羊桃生长得茂盛、充满生机,从而发出对羊桃无忧无虑状态的羡慕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可能面临着各种生活的压力和烦恼,看到羊桃的自在状态,自然会心生向往。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诗可能与桧国的灭亡或社会动荡有关。在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背景下,诗人以羊桃的无知、无家、无室来反衬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对自由、安宁生活的渴望。

艺术特色:

起兴手法:诗的开篇以“隰有苌楚”起兴,先描写羊桃生长的环境——低洼之地,这既为羊桃的生长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也为后文对羊桃的赞美和羡慕做了铺垫。羊桃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花朵艳丽、果实累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与美好的姿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吸引着诗人的目光。

重章叠句: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结构相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分别从羊桃的枝、花、实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反复咏叹。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且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羊桃的羡慕之情以及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

对比反衬:诗人通过将自己的有知、有家、有室与羊桃的无知、无家、无室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生活的负担和烦恼,以及对羊桃那种自由自在状态的向往。这种对比反衬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经

148.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