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我将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注释:

我:周武王自称。

将:捧。

享:献祭品。

右:通“佑”,保佑。

仪式:法度。

刑:通“型”,效法。

典:典章制度。

靖:平定,治理。

伊:语助词。

嘏(gǔ):福。一说通“假”,伟大。

既:尽。

右:助。朱熹《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

飨(xiǎng):享用祭品。

夙夜:早晚,指勤政。

于时:于是。

译文:

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天祭品享。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与周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关。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帝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也有观点认为是武王伐纣成功后祭告祖宗的诗。从诗歌与《大武》乐舞的关系来看,据学者考证,此诗是中国古代舞蹈乐曲《大武》一成的歌诗。

内容分析:

开头“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描述了周武王向天帝献上牛羊等祭品,祈求上天的庇佑。在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可以获得神灵的庇护和指引。这体现了周武王对上天的敬畏和对周邦命运的关注。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表明周武王要效法文王的典章制度,致力于平定四方,使天下安定。文王是周朝的重要先王,他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为周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武王继承文王的遗志,希望能够继续推行文王的政策,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表达了对文王的敬仰和赞颂,认为文王伟大,配得上享用祭品。这既是对文王的追思和缅怀,也是对文王功绩的肯定。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周武王表示自己会日夜勤勉,敬畏天威,以保护周邦。这体现了周武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努力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质朴: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但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种简洁质朴的语言风格,符合《诗经》的总体特点,也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主题明确:诗歌围绕着祭祀和治国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周武王对上天的敬畏、对文王的敬仰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主题明确,层次清晰,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周武王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象征手法:诗中通过祭祀上天和效法文王等行为,象征着周武王对周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的追求。这种象征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

诗经

272. 诗经·周颂·我将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