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齐风·载驱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注释:
载:发语词,犹“乃”。
驱:车马疾走。
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
簟(diàn):方纹竹席。一说席作车门。
茀(fú):车帘。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
鞹(kuò):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
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
齐子:指文姜。
发夕:傍晚出发。一说“发”通“旦”,指早晨出发;“夕”指住所,“发夕”即一大早从住所出发。此处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结合诗歌的讽刺意味,傍晚出发更能体现出文姜出行的急切和不合常理。
骊(lí):黑马。
济济:美好貌,形容马匹高大雄壮、行列整齐的样子。
辔:马缰。
沵沵(nǐ):柔软状。
岂弟(kǎi tì):天刚亮;一说欢乐。
汶水:流经齐鲁两国的水名,在今山东中部,又名大汶河。
汤汤(shāng):水势浩大貌。
彭彭:众多貌。
翱翔:指遨游。
滔滔:水流浩荡。
儦儦(biāo):行人往来貌。
游敖:即“游遨”,嬉戏,游乐。
译文: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或文姜一大早就离开住所出发)。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或文姜心情欢快)。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讲解:
主旨:这首诗主要是讽刺齐女文姜与其同父异母兄齐襄公私通的行为。文姜在丈夫鲁桓公死后仍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关系,且行为招摇过市、不知羞耻。诗中通过描写文姜乘坐豪华马车在鲁国大道上疾驰、神态自若地穿梭于人群中的情景,与她的不道德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
艺术特色:
巧用联绵词:诗中运用了许多双声叠韵的联绵形容词,如“薄薄”“济济”“沵沵”“汤汤”“彭彭”“滔滔”“儦儦”等。这些联绵词不仅生动地烘托出了人与物的形神特征,如“薄薄”形容马车行驶的声音,让人感受到马车的疾驰;“济济”描绘出黑马的雄壮,增强了画面感。而且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人们反复咏叹吟诵。
赋体手法:全诗纯用赋体,直言其事,直述其行。诗人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文姜马车的豪华、马匹的健壮、行程中的场景等,没有使用比兴的手法,但却委婉而深刻地表达了对文姜的讽刺,韵味浓厚。
场景烘托:诗中还通过描写汶水的浩荡以及行人的众多,来衬托文姜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议论。行人的“彭彭”“儦儦”与文姜的“翱翔”“游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姜的胆大妄为和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