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溱洧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溱(zhēn)、洧(wěi):郑国二水名。

方:正。

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秉:执。

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既:已经。

且(cú):同“徂”,去,往。

洵:诚然,确实。

訏(xū):广阔。

伊:发语词。

相谑:互相调笑。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浏:水深而清之状。

殷:众多。

盈:满。

将:即“相”。

译文: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兰草求吉祥。姑娘说:“咱们去看看。”小伙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边,河岸旁,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勿相忘。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姑娘说:“咱们去看看。”小伙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边,河岸旁,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嬉戏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讲解:

主旨与背景:这是一首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诗歌。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日这天,人们要在东流水中洗去宿垢,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后来逐渐演变成青年男女游春、互诉心曲、表达爱情的节日。诗歌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情景。

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全诗两章,结构和内容基本相同,仅换少数几字,如“方涣涣兮”与“浏其清矣”,“伊其相谑”与“伊其将谑”等。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也强化了主题,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氛围和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

生动对话:诗歌中的对话简洁而生动,如女子两次邀请“观乎”,男子先回答“既且”,后又在女子劝说下同意“且往观乎”,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女子的主动、热情,男子的从犹豫到顺从,使诗歌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以景衬情:以溱水和洧水的美景为背景,如“方涣涣兮”“浏其清矣”,衬托出青年男女的欢乐和爱情。景与情相互交融,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爱情的美好。

文化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期郑国的民俗风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风俗、婚恋观念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也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经典之作,为后世文学中爱情主题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诗经

95. 诗经·郑风·溱洧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