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君子:此妻称丈夫。
于役:在外服役。
期:指归期。
曷:何时。
至:归家。
埘(shí):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日之夕矣:太阳偏西的时候。
下:下山归栏。
佸(huó):相会,来到。
桀:鸡栖木。
括:至,到来。
苟:表示希望的副词,但愿,希望。
译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不知归期是何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鸡儿已经进了窝。太阳西下黄昏时,牛羊纷纷走下山。丈夫服役在远方,叫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远方,日日月月盼归期。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呢?鸡儿纷纷上了架。太阳西下黄昏时,牛羊全都回了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他不会忍饥受渴。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是一首思妇之辞,反映了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西周末年,周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大量百姓被征发服役,夫妻离别,家人思念,此诗即表达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下思妇的哀怨之情。
诗歌赏析:
画面感与情感融合: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乡村日暮的景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回窝,牛羊归栏,充满了生活气息,却也衬托出了思妇的孤独和寂寞。这种日常的乡村画面与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紧密融合,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妇内心的忧伤。
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全诗两章,语句简单却反复咏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强调了丈夫服役时间的漫长和归期的不确定,加深了思妇的思念和担忧。“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则直接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希望丈夫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平安归来。
质朴语言中的深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以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最深沉的情感。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渴望,都在这简单的诗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