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桧风·匪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注释:
匪(bǐ)风:那风。匪,通“彼”,那。
发:犹“发发”,风吹声。
偈(jié):疾驰貌。
周道:大道。
怛(dá):痛苦,悲伤。
飘:飘风,旋风。这里指风势疾速回旋的样子。
嘌(piāo):轻快貌。
吊:悲伤。
亨(pēng):通“烹”,煮。
溉:旧说释洗。闻一多《风诗类钞》则以为溉通“摡”,“摡同乞,给予也”。
釜(fǔ):锅子。
鬵(xín):大锅。
怀:遗,带给。
好音:平安的消息。
译文:
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
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讲解:
主题理解:
思乡说: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理解。诗中描绘了大风呼啸、车马疾驰的景象,诗人站在路边顾望大道,心中充满忧伤与惆怅。“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一句,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有西归之人能给自己带来家乡的消息,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当时桧国可能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人们被迫远离家乡,这种思乡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愈发强烈。
政治说:《毛诗序》认为此诗是桧国“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也就是说,诗人看到国家政治混乱,心中忧虑,因此怀念周朝的政治清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依据,西周末年,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小国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桧国可能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过去良好政治秩序的向往。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诗歌开篇以大风和疾驰的车马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痛苦、忧伤相互呼应,情景交融,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风的呼啸、车的奔驰,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象和交通场景,更是诗人内心动荡和不安的象征。
重章叠句:诗的前两章结构相似,语句重复,仅在个别字词上略有变化,如“发兮”与“飘兮”、“偈兮”与“嘌兮”、“怛兮”与“吊兮”等。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深化了主题,反复强调了诗人的忧伤之情。
细节描写:“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这两句看似与前文的情感表达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是一种细节描写。诗人在极度思乡和忧伤的情况下,看到烹鱼的场景,愿意去帮忙洗净锅具,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渴望,也从侧面烘托出他的思乡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