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风·伐檀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檀:青檀,木名,是制车辐、车轴等的好材料。

干:岸。

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猗(y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稼:播种。

穑(sè):收获。

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为三百束。一说“廛”为“缠”的假借字,指捆起来的束薪。

狩:冬天打猎。

猎:夜间打猎。此指白天打猎。

县(xuán):通“悬”,悬挂。

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束。一说通“繶”,即“缠”。

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

漘(chún):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圆形的谷仓。

鹑:鹌鹑。

素飧(sūn):白吃饭。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讲解: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一首伐木者之歌,是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诗中通过描写伐木工人辛苦劳作却一无所获,而那些贵族们不劳而获却生活富足的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

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每章结构相似,仅更换了几个字,如“伐檀”“伐辐”“伐轮”,“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等,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强化了主题,使讽刺的力度层层递进。

比兴手法:以“坎坎伐檀”兴起,先描写伐木工人的劳动场景,然后引出对贵族不劳而获的质问。“河水清且涟猗”等描写河水的语句,一方面烘托了劳动场景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了社会的清明与浑浊的对比。

反语讽刺:诗中多次提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食兮”“不素飧兮”,表面上是在赞美君子,实际上是一种反语讽刺,更加突出了贵族们的贪婪和无耻。

诗经

112. 诗经·魏风·伐檀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