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击鼓声。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形容士兵操练时的精神状态。
兵:武器,刀枪之类,这里作动词用,指拿着武器。
土国:在国都服役,指参与修建城池等土木工程。
城漕:在漕邑修筑城墙。漕,地名。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这里指调和。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不让我回去。
有忡: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
爰: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于以:于何,在哪里。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即定约、誓约。
于嗟:即“吁嗟”,叹词,表示感慨。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
击鼓的声音咚咚作响,士兵们奋勇地操练着兵器。有的人在国内修筑城池,只有我独自向南方行进。
跟随孙子仲,去调和陈国与宋国的关系。不让我回家,让我心中忧愁不已。
我该在哪里停留?我的马跑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寻找它呢?在那山林之下。
无论生死离合,我和你曾立下誓言。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唉,与你分离太久,我无法与你相会。唉,相隔太遥远,我难以坚守誓言。
讲解:
背景:关于此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主旨: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诗中描写了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的痛苦。
艺术特色:
复沓手法:诗歌各章的语句有重复和变化,如“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有出现,这种复沓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也深化了主人公的忧愁情感。
细节描写:“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这几句对主人公在战争中的迷茫和失落进行了细节描写,通过寻找丢失的马这一情节,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和痛苦。
情感真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几句誓言,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厚情感和坚定承诺,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战争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破坏。
影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名句流传千古,成为了表达爱情和友情的经典语句,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也为后世文学作品中描写爱情和友情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