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雄雉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注释:

泄泄(yì yì):鼓翼舒畅貌。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诒(yí):通“贻”,遗留。

伊:此,这。

阻:阻隔;一说为忧愁、苦恼。

展:诚,确实。

劳:忧。

瞻:看。

悠悠:绵绵不断。

曷(hé):何,何时。

百尔君子:汝众君子。百,凡是,所有。

忮(zhì):忌恨,害也。

臧(zāng):善。

译文:

雄野鸡在空中飞翔,舒展着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却给自己带来忧伤。

雄野鸡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我那诚实的夫君,实在让我心劳神伤。

看那日月迭来迭往,思念之情绵长久长。道路相隔如此遥远,他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那些在位的君子们,不知什么是德行。若不忌恨不贪求,为何会有不好的状况?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背景,历来说法不一。《毛诗序》说此诗是“刺卫宣公也。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但诗中没有明确提及卫宣公,也有人认为这是妻子思念远役的丈夫的诗作。还有人认为是思念友人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其主题为“期友不归,思而共勖”。

诗歌主旨: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诗中通过对雄雉的描写,引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担忧以及对在位者不知德行的不满。

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诗的前两章以雄雉起兴,雄雉能自由飞翔、欢快鸣叫,与丈夫久役在外、妻子独守空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妻子的思念与哀怨。

情感递进:从开始对丈夫的思念,到因思念而心忧,再到对丈夫归期的追问,情感层层递进,将妻子的思念之情不断深化。

批判意识:诗歌最后一章,妻子对“百尔君子”不知德行进行批判,使诗歌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还上升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

诗经

33. 诗经·邶风·雄雉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