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访落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注释:
访:谋,商讨。
落:始。
止:语气词。
率:遵循。
时:是,这。
昭考:指周武王。
於乎:呜呼,感叹词。
悠:远。
朕:我,成王自称。
艾:阅历,经验。
将:扶助。
就:接近,趋向。
之:指先王之道。
继:继承。
犹:通“猷”,谋略。
判涣:分散,混乱。
维:发语词。
小子:成王自称。
未堪:不能承受。
家多难:国家多灾难。
绍:继承。
庭:庭院,这里指宗庙。
上下:指先公先王的神灵在天上和人间往来。
陟降:升降,往来。
厥:其,指国家。
休:美。
皇考:指周武王。
以保明其身:用来保佑我自身。保,保佑。明,勉,努力。
译文:
我即位伊始便商议国事,遵循先父武王的遗则。啊,前路遥远,我缺乏阅历经验。希望有人扶助我,继承先王的谋略,可又担心会混乱。我这个年轻人,难以承受国家众多的灾难。继承先公先王的传统,神灵在宗庙上下往来。美好啊先父武王,保佑我努力保住自身。
讲解:
创作背景:周成王即位之初,面对国家初建、政局不稳等诸多难题,作此诗表达对先王的追思和对自身责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望。
内容分析:
开头两句“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成王表明自己刚即位就开始商议国事,遵循武王的治国之道,体现了他对先王的敬重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成王感叹前路漫长,自己缺乏经验,希望能得到扶助继承先王谋略,又担忧会出现混乱,反映了他在复杂局势下的不安和谨慎。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成王深知自己年轻,难以承受国家众多灾难,但仍决心继承先公先王的传统,祈求神灵保佑国家,表现出他的担当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最后再次表达对武王的赞美,祈求武王保佑自己,凸显了成王在困境中对先王的依赖和期望。
艺术特色:
情感复杂深沉:诗歌中既有对先王的敬仰和追思,又有对自身处境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复杂而深沉,展现了成王作为年轻君主的内心世界。
语言庄重古朴:运用古朴的语言,体现了周颂诗歌的庄重风格,符合祭祀和表达重大政治主题的需要。
结构严谨:全诗围绕成王即位后的思考和忧虑展开,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表达了成王在特殊时期的心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