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兔爰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注释:

爰(音缓):缓之借,逍遥自在。

离:同“罹”,陷,遭难。

罗:罗网。

为:指徭役。郑笺:“为,谓军役之事也。”

罹:忧。

无吪(音俄):不说话。一说不动。

罦(音浮):一种装设机关的网,能自动掩捕鸟兽,又叫覆车网。

造:指劳役。朱熹《诗集传》:“造,亦为也。”

觉:清醒。

罿(音冲):捕鸟兽的网。

庸:指劳役。郑笺:“庸,劳也。”

聪:听觉。

译文:

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惨凄凄。在我年幼那时候,人们不用服兵役;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苦难竟齐集。长睡但把嘴闭起!

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悲戚戚。在我年幼那时候,人们不用服徭役;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忧患都经历。长睡但把眼合起!

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战栗栗。在我年幼那时候,人们不用服劳役;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灾祸来相逼。长睡但把耳塞起!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认为是“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感时伤乱之作,反映了周室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诗歌结构与手法:

比兴手法:诗的各章首二句都以兔、雉作比。兔性狡猾,用来比喻小人;雉性耿介,用以比喻君子。罗、罦、罿都是捕鸟兽的网,既可以捕雉,也可以捉兔,但诗中只说网雉纵兔,意在指小人可以逍遥自在,而君子无故遭难。通过这一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对比手法:各章中间四句,是以“我生之初”与“我生之后”作对比。过去没有徭役、劳役、兵役,生活自由自在;而现在却遭遇各种灾凶、忧患,如“百罹”“百忧”“百凶”等,表现出对过去的怀恋和对现在的厌恶,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时代变迁中人民的深重苦难。

情感表达:全诗三章风格悲凉,反复吟唱诗人的忧思。各章最后一句“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诗人发出沉重的哀叹,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愤慨以及想要逃避的心态,反映出在乱世之中,民众被压抑、被扭曲的心理。这种消极的“乐死不乐生”的人生态度,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社会动乱已使民众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

诗经

70. 诗经·王风·兔爰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