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甘棠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注释:

蔽芾(fèi):形容树干树叶微小;引申为荫庇。也有说法认为是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

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翦:同“剪”,砍伐。

召(shào)伯:即召公,姬姓,名奭,周武王的大臣,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

茇(bá):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败:毁坏。

憩:休息。

拜:一说为屈、折;一说为“扒”,拔的意思。

说(shuì):通“税”,休憩,止息。

译文:

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砍细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毁细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折细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讲解:

主题与背景:《甘棠》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有明确记载,召公治理西方,很得百姓的拥护。他巡行乡邑,在棠树下决狱政事,从贵族到平民都能各得其所。召公去世后,百姓思念他的德政,对他曾休息过的甘棠树也倍加爱护,不敢砍伐,于是作了这首《甘棠》之诗来纪念他。这首诗是对召公德政的颂扬,表达了百姓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如“勿伐”“勿败”“勿拜”,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甘棠树的爱护之情。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深化了主题,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强烈。

以物喻人:诗中通过对甘棠树的赞美和爱护,来寄托对召公的敬仰和怀念。甘棠树成为了召公美德和功绩的象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召公的爱戴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内涵:《甘棠》一诗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清官、贤吏的敬重和爱戴之情。召公作为一位公正无私、体恤百姓的官员,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怀念,这种“甘棠遗爱”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传承和弘扬,成为了一种高尚的政治品德和价值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百姓对良好政治秩序和官员品德的向往。

诗经

16. 诗经·召南·甘棠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