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小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睠睠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注释:

征:行,此指行役。

徂:往。

艽(qiú)野:荒远的边地。

二月初吉:二月上旬的吉日。

载:乃,则。

离:经历。

毒:痛苦。

共人:恭谨尽职的人,这里指同僚。

罪罟(gǔ):法网。罟,捕鱼的网。

除:除旧,指旧岁辞去。

曷:何,何时。

聿:语助词。

莫:古“暮”字,岁暮即年终。

庶:众多。

惮:通“瘅”,劳苦。

睠睠(juàn):眷恋的样子。

奥:“燠”的假借,温暖。

蹙:急促紧迫。

萧:艾蒿。

菽:豆类。

诒:通“贻”,遗留。

伊戚:指自身的忧伤、痛苦。

兴言:犹“薄言”,语首助词。

出宿:不能安睡,到外面去过夜。

反覆:指不测之祸。

靖:敬。

共:通“恭”,恭敬。

与:亲近,交往。

式:乃,则。

穀:善,此指福。

介:给予。

景福:大福。

译文:

光明的上天,照耀着下方的土地。我出征前往西方,到达了荒远的边地。二月初的吉日,我已经经历了寒暑的变换。心中忧愁不已,痛苦如同毒药般强烈。想到那些恭谨尽职的同僚,我的泪水就像雨一样落下。难道我不想回家吗?只是害怕那法网的拘捕。

往昔我离开的时候,正是旧岁刚除新年将到。何时才能回去呢?一年又快要结束了。想到我独自一人,事务如此繁多。心中忧愁啊,劳累得没有闲暇。想到那些同僚,我眷恋地回头张望。难道我不想回家吗?只是害怕那谴责和愤怒。

往昔我离开的时候,日月刚刚变得温暖。何时才能回去呢?政事却越来越紧迫。一年又快要结束了,采摘艾蒿收获豆类。心中忧愁啊,自己给自己带来了忧伤。想到那些同僚,起身夜不能寐。难道我不想回家吗?只是害怕那变故和灾祸。

哎呀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敬地对待你的职位,与正直的人交往。神明听到这些,就会赐福给你。哎呀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休息。恭敬地对待你的职位,喜好正直的行为。神明听到这些,就会给予你大福。

讲解: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位行役在外的人对自身劳苦、孤独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担忧。行役之人长期在荒远的边地劳作,历经寒暑,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忧愁。他思念同僚,眷恋过去的生活,但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归家,体现出一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

同时,诗中也有对君子的劝勉,强调君子应当恭敬地对待自己的职位,正直做事,这样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和赐福,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以及对神明的敬畏。

艺术特色:

重章叠唱: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三章中都有“昔我往矣”的表述,反复强调了行役之人离开时的情景,加深了读者对其经历的感受。同时,每章在重复中又有一些变化,如“日月方除”“日月方奥”“政事愈蹙”等,逐步递进地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对比手法:诗中存在着明显的对比。一方面是行役之人的孤独劳苦与他对过去和同僚的思念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在异乡的凄凉处境;另一方面是君子应当遵循的正直行为与现实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危险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道德与现实的思考。

语言生动:诗歌的语言质朴而生动,如“心之忧矣,其毒大苦”“涕零如雨”“自诒伊戚”等表述,形象地传达了行役之人的痛苦、悲伤和自责等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经

207. 诗经·小雅·小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