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瞻卬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注释:

1. 卬(yǎng):通“仰”。

2. 昊天:广大的天。

3. 惠:爱。

4. 填:通“尘”,长久。

5. 厉:祸患。

6. 士民:士人与平民。

7. 瘵(zhài):病。

8. 蟊(máo):伤害禾稼的虫子。

9. 贼、疾:害。

10. 夷:平。

11. 届:至、极。

12. 罟(gǔ):网。“罪罟”:刑罪之法网。

13. 瘳(chōu):病愈。

14. 覆:反。

15. 说:通“脱”。

16. 哲:智。

17. 懿(yì):通“噫”,叹词。

18. 枭(xiāo):传说长大后食母的恶鸟。

19. 鸱(chī):恶声之鸟,即猫头鹰。

20. 阶:阶梯。

21. 寺:昵近。“妇寺”:内侍。

22. 鞫(jū):穷尽。

23. 忮(zhì):害。

24. 忒:变。

25. 谮(zèn):进谗言。

26. 极:狠。

27. 伊:语助词。

28. 慝(tè):恶、错。

29. 贾(gǔ):商人。“三倍”:指得到三倍的利润。

30. 君子:指在朝执政者。“识”:通“职”。

31. 公事:即功事,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织蚕桑之事。

32. 刺:指责、责备。

33. 富:福祐。

34. 介:大。“狄”:通“逖”,远。

35. 忌:怨恨。

36. 吊:慰问、抚恤。

37. 类:善。

38. 殄(tiǎn)、瘁(cuì):两字皆训“病”。

39. 罔(wǎng):通“网”。

40. 优:厚。

41. 几:近。

42. 觱(bì)沸:泉水上涌的样子。

43. 藐(miǎo)藐:高远貌。

44. 巩:固,指约束、控制。

45. 忝(tiǎn):辱。

46. 式:用。

译文:

仰望苍天意深沉,苍天对我却无情。天下久久不太平,降下大祸世不宁。国内无处有安定,戕害士人与庶民。病虫为害庄稼毁,长年累月无止境。罪恶法网不收敛,苦难深渊难减轻。

人家有块好田地,你却侵夺据为己。人家拥有强劳力,你却夺取占便宜。这人原本无罪过,你却反目来拘捕。那人该是罪恶徒,你却赦免又宽恕。

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罗织罪名穷陷害,前言后语相违背。难道她还不狠毒?穷凶极恶又有谁!好比奸商发横财,君子洞察目了然。妇人不该理朝政,蚕织女工全抛开。

苍天为何责罚苦?神灵为何不庇护?元凶顽敌全不顾,只是对我相忌妒。人们遭灾不怜悯,纲纪败坏装糊涂。良臣贤士尽逃亡,国家危急无救助。

苍天无情降法网,严酷繁多难躲藏。良臣贤士皆流放,忧国忧时苦果尝。苍天无情降法网,频繁危急势难挡。良臣贤士全杀光,忧国忧时心悲伤。

涌泉沸腾水花喷,汩汩流泉渊源深。忧国忧时心悲伤,难道今日愁始增?生前不降灾难重,死后祸乱又不跟。厚土皇天高莫测,控制生灵定乾坤。切勿辱没你祖宗,拯救邦家为子孙。

讲解:

背景:一般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之作。周幽王昏聩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内容分析:

第一章:开篇以“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表达了对上天不眷顾、世道不太平的哀怨,指出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的困境,强调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章:通过“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和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他们肆意掠夺百姓的土地和劳力,是非颠倒,让无辜者受罪,有罪者逍遥。

第三章:“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将“哲夫”和“哲妇”进行对比,指出有才能的男子可以成就国家,而有才能的女子却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这里暗指周幽王身边的女子(可能是褒姒)干预朝政,搬弄是非,是祸乱的根源。

第四章:进一步描述了妇人的恶行,如“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指责她陷害他人、反复无常,如同奸商一样唯利是图,且不务正业,放弃了本该从事的蚕织之事。

第五章到第七章:从“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开始,表达了对上天不责罚、神灵不庇佑的不满,以及对国家衰落、贤良离去的痛心。后面反复强调“天之降罔”,描述了法网严酷、人心惶惶的景象,最后呼吁不要辱没祖宗,要拯救国家和子孙。

艺术特点:

手法丰富: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将“哲妇”比作“枭”“鸱”,生动地刻画了她的丑恶形象;将“哲夫”和“哲妇”的作用进行对比,突出了女子乱政的危害。

感情强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忧国悯时之情和嫉恶如仇的愤慨,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结构严谨:诗歌共七章,各章之间逻辑紧密,层层递进,从对社会现状的描述,到对祸乱根源的分析,再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最后提出劝诫和期望,结构完整,主题明确。

诗经

264. 诗经·大雅·瞻卬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