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柏舟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汎(fàn):同“泛”,漂流貌。

柏舟:柏木刳成的舟。刳(kū):剖开,挖空。

亦:语助词。

耿耿:有心事的样子。

隐忧:藏在心底的忧愁。

微:非、不是。

鉴:镜子。

茹:含,容纳。这里指镜子能不分好坏地容纳一切影像,而我的心不能这样。

据:依靠。

薄言:语气助词。

愬(sù):告诉。

棣棣:上下尊卑次序不乱之貌,形容仪态端庄。

选:读为“巽(xùn)”,巽是屈挠退让的意思。

悄悄:忧愁的样子。

愠:怨恨。

觏(gòu):通“遘”,遭遇。

闵(mǐn):痛。

寤:睡醒。

辟:通“擗”,拍胸口。

有:又。

摽:捶击的样子。

居、诸:语助词。

胡:何。

迭:更迭,轮流。

微:指日月亏缺,这里说日月昏暗不明。

匪浣衣:像没有洗过的脏衣服,比喻心中的忧愁无法去除。

译文:

划着小小柏木舟,飘来荡去到中流。忧心忡忡难入睡,心底深深有隐忧。不是没有酒来消愁,且把它当作遨游来排遣。

我的心不像那明镜,能够不分好坏都照映。虽有亲兄弟同胞,却不能依靠他们。满心痛苦去倾诉,却碰上他们发脾气。

我的心不像那石头,不能随便任人转动。我的心不像那草席,不能随意任人卷曲。我的仪态端庄威严,绝不能屈挠退让。

心中忧愁又痛苦,被那群小人怨恨。遭遇的痛苦已经很多,受到的侮辱也不少。静下心来仔细想,醒来捶胸长叹息。

太阳月亮啊,为何轮番变昏暗?心中忧愁难舒畅,就像那脏衣未洗净。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展翅高飞翔。

讲解:

主旨解读: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代学者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君子在朝失意、仁人不遇的诗,作者可能是一位男性大臣,因被小人陷害、不被君主重用而抒发内心的愤懑和忧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女子在家庭或感情方面遭遇困境,兄弟也不能理解和依靠,表达了她的哀怨和痛苦。现代学者多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诗的开篇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用柏木舟在水中飘荡无所依傍,比喻作者(或诗中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奠定了全诗忧愁的情感基调。“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石头的坚定、席子的不可卷曲,来比喻自己意志的坚定,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

重章叠句:全诗共五章,每章结构相似,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各章之间在内容上层层递进,将作者(或诗中女子)的忧愁、痛苦、愤怒以及无奈等情感逐步深化。

语言风格:语言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如“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等句子,既表达了作者(或诗中女子)所遭受的苦难,又流露出一种压抑和悲愤的情绪。

情感表达:整首诗紧扣一个“忧”字,将作者(或诗中女子)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忧愁既有无可奈何的哀怨,又有坚定不屈的抗争,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或诗中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诗经

26. 诗经·邶风·柏舟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