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子衿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衣领。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兮达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讲解:

主旨: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埋怨以及渴望见到恋人的急切心情。

艺术特色: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回环往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将女子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

心理描写细腻:诗中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如“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充分展现了她在等待恋人时的焦灼、哀怨、期盼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情景交融:诗歌以城阙为背景,将女子的思念之情与城楼上的孤独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女子的情感。

文化意义:《子衿》作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爱情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它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诗经

91. 诗经·郑风·子衿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