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振鹭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注释:
振:鸟群飞之状。
鹭:白鹭,水鸟,白色,故又谓之白鸟。
雍(yōng):水泽。一说为辟雍,是古代天子设立的大学,举行祭祀、宴会、选拔人才等活动的场所。
客:指夏、商之后。周王以客待之,而不敢以为臣,故称“客”。
戾(lì):到。止:语助词。
斯容:此容,指白鹭高洁的仪容,这里用来比喻客人的美好仪态。
恶:恶感,怨恨。
斁(yì):厌倦,厌弃。
庶几:差不多,此表希望。
夙(sù)夜:指早起晚睡,勤于政事。
永:长。
终誉:即盛誉,恒久的荣誉。终,与“众”通,盛也。
译文:
一群白鹭冲天起,西边泽畔任意翔。我有嘉宾来助祭,也穿高洁白衣裳。他在封国没人厌,来到周地也受赞扬。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争议。《毛诗序》认为是“二王之后来助祭也”。武王伐纣灭商后,周王朝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杞地,是为夏之后;又封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是为殷之后。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的夏、商二王之后的乐歌。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此诗写的是殷商之后微子来朝助祭之事,是周人对微子的赞美之词。
内容分析:
首二句“振鹭于飞,于彼西雍”: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白鹭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神圣的象征。西边的水泽是白鹭栖息之地,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为后文引出客人的到来营造了氛围。
三、四句“我客戾止,亦有斯容”:点明主题,我的客人来到了,他们有着如白鹭般高洁的仪容。将朝周助祭的客人与白鹭相比,对客人的风度仪态进行赞美。
五、六句“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夸誉客人在自己的封国和在周地都有着良好的声誉和人际关系。这既体现了客人的品德高尚,能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护,也表明了周王朝对客人的认可和欢迎,展现出周王朝的包容和大度。
七、八句“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表达了对客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日夜勤勉,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从而永远享有美好的声誉。这既是对客人的祝福,也体现了周王朝对诸侯的一种道德要求和期望,希望各诸侯都能以客人为榜样,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的运用:以白鹭起兴,将客人的高洁品质与白鹭的优美姿态相联系,使诗歌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结构简洁明了:全诗共八句,不分章,语言简洁凝练,却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层次分明,从白鹭引出客人,再到对客人的赞美和期望,逻辑清晰。
主题深刻:诗歌不仅是对客人的赞美,也反映了周王朝对前代王朝后裔的尊重和怀柔政策,以及对各诸侯的道德引领和期望,对于研究周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