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彤弓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注释:
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
弨(chāo):弓弦松弛貌。
言:句中助词。
藏:珍藏。
嘉宾:有功诸侯。
中心:内心。
贶(kuàng):《郑笺》:“贶者,欲加恩惠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
一朝:整个上午。也有说是一整天,这里取整个上午的意思更符合宴饮的场景。
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
载:装在车上。这里表示郑重地装载、收藏。
右:通“侑”,劝(酒)。朱熹:“右,劝也,尊也。”
櫜(gāo):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
酬:互相敬酒。
译文: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珍重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心中实在很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摆酒飨。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家中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实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劝酒忙。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收櫜囊。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喜洋洋。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敬酒忙。
讲解: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周天子赏赐彤弓给有功诸侯,并设宴招待他们的场景,展现了周王朝上层统治者之间的赏赐与宴饮活动,表达了周天子对诸侯的嘉奖以及诸侯受赏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周朝的礼仪制度和统治秩序。
内容分析:
第一章:“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开篇描写了彤弓松弛的状态,强调了天子赏赐的彤弓,功臣郑重地接受并收藏。“中心贶之”表达了天子对功臣的赞赏和恩赐之情,随后提到钟鼓已经准备好,要在上午设宴招待功臣,突出了宴会的隆重和喜庆。
第二章:“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这里再次强调了彤弓的装载收藏,诸侯内心欢喜。“一朝右之”,即天子劝诸侯饮酒,进一步体现了宴会的欢乐氛围和天子对诸侯的尊重。
第三章:“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受言櫜之”表示将彤弓收入弓袋,这一系列动作都显示出对彤弓的珍视。“一朝酬之”,诸侯之间互相敬酒,宴会达到高潮,也体现了诸侯之间的融洽关系。
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在个别字词上有所变化,如“藏之”“载之”“櫜之”,“贶之”“喜之”“好之”,“飨之”“右之”“酬之”等,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而且强化了主题,加深了读者对赏赐和宴饮场景的印象。
赋的手法:整首诗纯用赋法,直接叙述天子赏赐彤弓、设宴招待诸侯的过程,没有使用比兴手法,语言简洁明了,却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细节描写:诗中对彤弓的状态、诸侯接受赏赐的动作以及宴饮的准备等细节进行了描写,如“彤弓弨兮”描绘了弓的样子,“受言藏之”“受言载之”“受言櫜之”细致地刻画了诸侯对待彤弓的态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赏赐的郑重和诸侯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