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甫田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注释:
倬:广阔。
甫:大。
十千:言其多。
有年:丰收年。
适:去,至。
耘:锄草。
耔(zǐ):培土。
黍稷:谷类作物。
薿(nǐ)薿:茂盛的样子。
攸:乃,就。
介:长大。
止:至。
烝:进呈。
髦士:英俊人士。
齐(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
以:用作。
社:祭土地神。
方:祭四方神。
臧:好,此指丰收。
御(yà):同“迓”,迎接。
田祖:指神农氏。
祈:祈祷求告。
谷:养活。
士女:贵族男女。
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
馌(yè):送饭。
田畯(jùn):农官。
旨:美味。
易:治理。
终:既。
有:富足。
克:能。
敏:勤快。
茨(cí):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
梁:桥梁,形容长方形之谷堆。
庾(yǔ):露天粮囤。
坻(chí):小丘。
京:冈峦。
箱:车箱。
介福:大福。
译文:
那片广阔的大田,每年收获的粮食众多。我拿出仓库里的陈谷,来供养我的农人们。自古以来都是丰收之年。如今我去到南边的田地里,看到有人在锄草,有人在培土。小米和高粱长得十分茂盛,等到它们长大成熟,就可以进献给杰出的人才。
用我准备好的祭祀谷物和纯色的羔羊,来祭祀土地神和四方神灵。我的田地获得了丰收,这是农夫们的喜庆之事。弹起琴瑟敲起鼓,来迎接田祖神农氏。祈求上天降下甘霖,让我的庄稼茁壮成长,养活我的子民。
曾孙来到田间,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女。给在南边田里劳作的人们送饭,农官非常高兴。他招呼身边的人,尝尝饭菜是否美味。庄稼布满了田亩,长势良好且丰收在望。曾孙没有生气,农夫们都很勤勉。
曾孙的庄稼,堆得像屋顶和桥梁一样高。曾孙的粮仓,像小丘和山冈一样满。于是祈求建造千座仓库、万辆车来装载。有了黍米、稷米、稻米、高粱,这是农夫们的喜庆。神灵回报以大福,祝愿曾孙万寿无疆。
讲解:
主题:这是一首周王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犒劳农人的乐歌。诗歌既反映了周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内容分析:
第一章:开篇描述了广阔的大田丰收的景象,强调了粮食的富足。周王拿出陈谷供养农人,展现出对百姓的关怀。接着描绘了田间劳作的场景,以及庄稼茂盛的样子,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也为后文的祭祀和庆祝做了铺垫。
第二章:主要写祭祀的场景。周王用丰盛的祭品祭祀土地神、四方神和田祖,祈求神灵保佑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体现了周人对神灵的信仰和对农业生产的依赖。
第三章:描述了曾孙(周王)亲自到田间视察,带着家人给农夫送饭,农官和农夫们都非常高兴。这一场景展现了周王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夫的关心,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四章:重点描写了丰收的景象,庄稼堆积如山,粮仓满满当当。周王祈求更多的仓库和车辆来装载粮食,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后以神灵赐福、万寿无疆的祝福结尾,体现了周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
善用修辞:诗歌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将庄稼的堆积比作屋顶和桥梁,将粮仓的饱满比作小丘和山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重章叠句:在诗歌的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章的句式和用词都有一定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场景描写生动:对田间劳作、祭祀仪式、送饭等场景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周代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