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螽斯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螽(zhōng)斯:蝗虫,又名蚣婿、斯螽、中华负蝗等,繁殖力很强。

诜(shēn)诜:众多貌。一说象声词,形容螽斯羽翅振动的声音。

宜:适合,有益。这里指多的意思。

振振:盛壮貌。

薨(hōng)薨:螽斯群飞所发出的声音。

绳(mǐn)绳:绵绵不绝。一说戒慎。

揖(jí)揖:会聚貌。

蛰(zhé)蛰:众多貌。

译文:

蝗虫拍打着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蝗虫拍打着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蝗虫拍打着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讲解:

主题与背景:《螽斯》是一首祝愿子孙众多的乐歌。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有限、战争频繁、农耕劳动需要大量劳力等原因,人口数量对于家庭和国家都至关重要,“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螽斯繁殖能力极强,所以诗篇取以为喻,表达对人们子孙昌盛的祝福。这首诗可能是在婚礼等喜庆场合上演唱的祝福曲。

艺术手法:

比兴手法:以螽斯的繁殖力强来比喻人类子孙众多,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这种取法自然的意识,体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生命现象的观察和对生命繁衍的期盼。

重章叠句: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改易了几个字,如“诜诜”“薨薨”“揖揖”以及“振振”“绳绳”“蛰蛰”等,在回环往复中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使祝福的情感不断递进,韵味无穷。

文化内涵:此诗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家族延续、人丁兴旺的重视和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对个人和家庭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人口繁衍的迫切需求和对生命传承的敬畏。这种文化观念对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生育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诗经

5. 诗经·周南·螽斯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