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采蘩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注释:
于以:在哪里。
蘩:白蒿,可用于祭祀。
沼:水池。
沚:水中的小洲。
事:祭祀之事。
涧:山夹水之处。
宫:宗庙。
被:首饰,这里指发饰。一说通“髲”,假发。
僮僮:形容首饰盛貌,一说恭敬貌。
夙夜:早晚。
公:公侯的宗庙。
祁祁:众多貌,一说舒缓貌。
薄言:语助词。
译文:
到哪里去采白蒿?在沼泽旁和沙洲上。采来白蒿做什么?为公侯祭祀用。
到哪里去采白蒿?在那山涧溪水旁。采来白蒿做什么?为公侯的宗庙用。
发饰盛装真漂亮,早晚忙碌在公庙。发饰繁多真华丽,忙完祭祀回家去。
讲解:
主题与背景:这首诗描写了女子采集白蒿用于公侯祭祀之事。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祭祀活动以及妇女在其中的参与。在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体现了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艺术手法:
问答形式:诗歌以“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等问答句开篇,引出采白蒿的地点和用途,使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对话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如“于沼于沚”与“于涧之中”等。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强调了主题,突出了女子采集白蒿和参与祭祀活动的辛苦与虔诚。
细节描写:“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通过对女子发饰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祭祀活动中的庄重和忙碌。发饰的盛装表现了女子对祭祀的重视,夙夜忙碌则体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文化内涵:此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和等级制度。祭祀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方式。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她们虽然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但也在祭祀等重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