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殷其雷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殷:拟声词,形容雷声轰鸣。

雷:本诗中喻车声。

南山:秦岭山脉中的一段(据《召南·殷其雷》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一文的解读),也可泛指山。

阳:山的南面为阳。

违:离开、离去。

或遑:“或”为助词,相当于“有”;“遑”指闲暇、停歇。

振振:仁厚、诚信的样子。

息:休息、息止。

处:停留、栖身。

译文:

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儿暂停。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讲解:

主题: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一首妻子思念、牵挂远行丈夫的诗歌,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担忧、思念以及期盼其早日归来的心情。

艺术手法: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变更了几个关键字词,如“南山之阳”“南山之侧”“南山之下”以及“莫敢或遑”“莫敢遑息”“莫或遑处”等。这种重章叠唱的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不断强化了主题,将妻子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挂念以及盼望其归来的急切心情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

起兴:诗以“殷其雷”起兴,雷声本就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和不安,在这里,雷声的震撼与丈夫的离家形成呼应,暗示了妻子内心的不平静和对丈夫在外的担忧。同时,雷声由“南山之阳”到“南山之侧”再到“南山之下”,位置的变化也增添了一种动态感,仿佛丈夫渐行渐远,进一步加深了妻子的思念之情。

情感表达:诗歌每一章的最后都反复咏唱“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既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品德的赞美,称其为“振振君子”,肯定了丈夫的为人和担当;又直白地抒发了妻子希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强烈愿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诗歌中的妻子形象更加立体,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诗经

19. 诗经·召南·殷其雷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