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小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1. 小戎:兵车。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
2. 俴(jiàn)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
3. 五楘(mù):用皮革缠在车辕成 X 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五,古文作 X。
4. 梁辀(zhōu):曲辕。
5. 游环:活动的环。设于辕马背上。
6. 胁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
7. 靷(yìn):引车前行的皮革。
8. 鋈(wù)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鋈,白铜;续,连续。
9. 文茵:虎皮坐垫。
10. 畅毂(gǔ):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11. 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
12. 馵(zhù):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
13. 牡:公马。
14. 孔阜:很肥大。
15. 辔(pèi):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
16. 骝(liú):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
17. 騧(guā):黄马黑嘴。
18. 骊(lí):黑马。
19. 骖(cān):车辕外侧二马称骖。
20. 龙盾:画龙的盾牌。
21. 觼(jué):有舌的环。
22. 軜(nà):内侧二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
23. 邑:秦国的属邑。
24. 方:将。
25. 期:指归期。
26. 胡然:为什么。
27. 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
28. 厹(qiú)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29. 錞(duì):矛柄下端金属套。
30. 蒙:画杂乱的羽纹。
31. 伐:盾。
32. 苑(yūn):花纹。
33. 虎韔(chàng):虎皮弓囊。
34. 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
35. 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
36. 闭:弓檠(qíng),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
37. 绲(gǔn):绳。
38. 縢(téng):缠束。
39. 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
40. 厌厌:安静柔和貌。
41. 良人:指女子的丈夫。
42. 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
43. 德音:好声誉。
译文:
战车轻小车厢浅,五根皮条缠车辕。游环胁驱马背拴,拉扯皮带穿铜环。坐垫纹美车毂长,驾着花马鞭儿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住在木板搭的房,让我心烦又忧伤。
四匹雄马健又壮,驭手握着六条缰。青马红马在中间,黄马和黑马在两旁。龙纹盾牌并一起,铜环辔绳串成行。思念夫君人品好,他在家时多温暖。何时是他归来日,让我对他长思念。
四马轻身步协调,三棱矛柄镶铜套。巨大盾牌花纹美,虎皮弓套镂金雕。两弓交错插袋中,弓檠夹弓绳缠绕。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安静柔和好夫君,彬彬有礼声誉高。
讲解:
主题: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出征丈夫的诗。秦国尚武,男儿从军参战是常事,诗中女子在丈夫出征后,回忆起他出征时的壮观场面,以及丈夫的美好形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丈夫的仰慕和思念。
艺术手法:
先实后虚:诗的前半部分详细描写了战车、战马、兵器等具体事物,这是实写,展现出秦国军队的强大和装备的精良,也从侧面反映出丈夫出征时的威武英姿。后半部分则着重抒发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虚写。这种写法使诗歌内容丰富,既让读者感受到了秦国的军事风貌,又能深入体会到女子的细腻情感。
细节描写:诗中对兵车的构造、马匹的颜色、兵器的装饰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五楘梁辀”“阴靷鋈续”“骐骝是中,騧骊是骖”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秦国在军事装备上的讲究,同时也流露出女子对丈夫出征装备的关注,进一步衬托出她对丈夫的牵挂。
重章叠句: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结构和语言都有相似之处,仅在部分词语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易于诵读和记忆,也深化了主题,反复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文化内涵:此诗反映了秦国的尚武文化和社会风貌。在秦国,习武、从军是一种荣耀,人们对军队和战士充满了敬意。诗中的女子虽然思念丈夫,但她对丈夫的出征是支持的,并且为丈夫感到骄傲,这体现了秦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