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有狐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

绥(suí)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之子:这个人,那个人。

裳(cháng):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

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侧:水边。

译文: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背景学界尚存分歧。《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时”之作,即讽刺卫国君主没有在凶荒之年实行让失去配偶的男女结合的政策。但这种说法较为牵强,穿凿不通,为今人所不取。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卫风·有狐》是一首言情之诗。卫国经过动乱,人民遭受灾难,流离走徙,不少人失去配偶。有观点认为诗中是一位年青寡妇,在路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产生爱意,却没有直接表白求爱之意,只在内心中有强烈的活动,于是诗人托为此妇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来表白此妇对其所爱慕之人的爱心。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而作。

诗歌赏析:

比兴手法:诗中以狐狸起兴,狐狸在《诗经》中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寓意的动物出现。这里的狐狸孤独地行走,可能象征着诗中所提到的男子孤独无依的状态,也为女子的情感表达营造了一种氛围。女子看到狐狸,联想到自己所关心的那个人,这种由物及人的联想,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

情感表达:全诗三章,每章都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担忧之情。从“无裳”到“无带”再到“无服”,层层递进,细致地展现了女子对男子生活状况的关切。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对物质层面的关心,更蕴含着女子对男子的深情。她希望男子能够有衣可穿,生活有所保障,体现了女子内心的温柔和善良。

结构特点: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只更换了两个字,其余内容基本相同。这种结构形式不仅使诗歌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而且强化了女子的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忧愁和关切。

诗经

63. 诗经·卫风·有狐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