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生民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厥初:起初。

时:是。

姜嫄: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

克:能。

禋: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

弗:“祓” 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一种祭祀的典礼。一说 “以弗无” 是以避免没有之意。

履:践踏。

帝:天帝。

武:足迹。

敏:通 “拇”,大拇趾。

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攸:语助词。

介:通 “祄”,神保佑。

止:通 “祉”,神降福。

载震载夙: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

诞:迨,到了。

弥:满。

先生:头生,第一胎。

如达:而滑利。

坼:裂开。

副:破裂。

菑:同 “灾”。

不宁:丕宁,大宁。

不康:丕康。丕,大。

寘:弃置。

腓:庇护。

字:哺育。

平林:大林,森林。

会:恰好。

呱:小儿哭声。

实:是。

覃:长。

訏:大。

匍匐:伏地爬行。

岐:知意。

嶷:幼小聪慧。

就:趋往。

口食:生恬资料。

蓺:同 “艺”,种植。

荏菽:大豆。

旆旆:草木茂盛。

役:通 “颖”。颖,禾苗之末。

穟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幪幪:茂密的样子。

瓞:小瓜。

唪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穑:耕种。

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茀:拂,拔除。

黄茂:嘉谷,指优良品种,即黍、稷。

方:同 “放”。萌芽始出地面。

苞:苗丛生。

种:通 “肿”,肥盛的意思。

褎:禾苗渐渐长高。

发:发茎。

秀:秀穗。

坚:谷粒灌浆饱满。

颖:禾穗末稍下垂。

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

降:赐与。

秬:黑黍。

秠: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

穈:赤苗,红米。

芑:白苗,白米。

恒:通 “亘”,遍。

亩:堆在田里。

任:挑起。

负:背起。

肇:开始。

祀:祭祀。

揄: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簸:扬米去糠。

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

释:淘米。

叟叟:淘米的声音。

烝:同 “蒸”。

浮浮:热气上升貌。

惟:考虑。

萧:香蒿。

脂:牛油。

羝:公羊。

軷:读为 “拔”,即剥去羊皮。

燔:将肉放在火里烧炙。

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

卬:仰,举。

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

登:瓦制容器。

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胡臭:香气。

亶:诚然,确实。

时:善,好。

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天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天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穗丰硕弯弯腰,就在邰地安了家。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天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讲解:

主题与背景:

《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史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伟大贡献。它是周人对自己祖先的歌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周人认为后稷是他们的始祖,他的诞生和成长经历充满了神奇色彩,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神灵的信仰。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周人在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为了追溯自己的起源和歌颂祖先的功绩而创作的。

艺术特色:

神话色彩浓厚:诗中关于后稷诞生的描述充满了神话色彩,如姜嫄 “履帝武敏歆” 而受孕,后稷出生后多次被弃却大难不死等情节,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氛围和传奇性,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起源的想象和探索。

叙事性强:诗歌以清晰的脉络叙述了后稷从诞生到成长为农业之神的过程,情节跌宕起伏。从姜嫄求子、后稷诞生、被弃、获救,到后稷展现出农业天赋、丰收后祭祀等,故事性很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结构严谨:全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 “诞” 字领起,格式严谨,条理清晰。

语言生动:诗歌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如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形容后稷哭声洪亮,“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描绘了农作物的茂盛生长,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文化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对周始祖后稷的赞美,也是对周人农业文明的歌颂。后稷被视为农业之神,他的农业成就代表了周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诗中所描述的祭祀场景和礼仪,反映了当时周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为研究古代宗教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诗经

245. 诗经·大雅·生民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