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大叔于田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冰忌,抑鬯弓忌。

注释:

1. 田:同“畋”,打猎。

2. 乘乘马:前一个“乘”为动词,后一个“乘”为名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3. 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4. 组:织带平行排列的经线。这里形容辔绳像经线一样排列整齐。

5. 骖:驾车的四马中外侧两边的马。

6. 薮:低湿多草木的沼泽地带。

7. 烈:“迾”的假借。火迾,打猎时放火烧草,遮断野兽的逃路。

8. 具:同“俱”。

9. 举:起。

10. 襢裼:脱衣袒身。

11. 暴:通“搏”,搏斗。

12. 公所:君王的宫室。

13. 将:请,愿。

14. 狃:反复地做。

15. 女:汝,指叔。

16. 黄:黄马。

17. 服:驾车的四马中间的两匹。

18. 襄:同“骧”,奔马抬起头。

19. 雁行:骖马比服马稍后,排列如雁飞之行列。

20. 忌:作语尾助词。

21. 良御:驾马很在行。

22. 抑:发语词。

23. 磬控:弯腰如磬,勒马使缓行或停步。

24. 纵送:放马奔跑。一说骋马曰磬,止马曰控,发矢曰纵,从禽曰送。皆言御者驰逐之貌。

25. 鸨:有黑白杂毛的马。其色如鸨,故以鸟名马。

26. 齐首:齐头并进。

27. 如手:指驾马技术娴熟,如两手左右自如。

28. 阜:旺盛。

29. 罕:稀少。

30. 释:打开。

31. 掤:箭筒盖。

32. 鬯:弓囊,此处用做动词。

译文:

大叔去打猎,驾着四匹马的车。他手执缰绳如同编织丝带,两边的骖马像在跳舞。大叔在沼泽地,猎火熊熊燃起。他赤膊空拳与猛虎搏斗,把猎物献给国君的公堂。请大叔不要习以为常,防备猛兽伤害你啊。

大叔去打猎,驾着四匹黄马的车。中间的两匹马昂首奔驰,两边的骖马如雁阵排行。大叔在沼泽地,猎火烈烈上扬。大叔擅长射箭,又善于驾车。他时而勒马慢行,时而纵马驰骋。

大叔去打猎,驾着杂毛马的车。中间的两匹马齐头并进,两边的骖马像人摆手一样协调。大叔在沼泽地,猎火余烬未灭。大叔的马渐渐慢下来,射箭也渐渐少了。他从容地打开箭筒盖,把弓放进弓囊里。

讲解:

主旨理解:古代学者一般认为诗中的“叔”特指共叔段(即太叔段),但现代学者多以为“叔”非特指,认为这是赞美一位青年猎人的诗。从诗歌内容来看,它生动地描写了打猎的具体场面,塑造了一个能骑善射、英勇无畏的青年猎手形象。

艺术手法:

铺张描写:全诗三章,对打猎场景和叔的狩猎行为进行了细致且夸张的铺陈。如描写叔驾车时,说“执辔如组,两骖如舞”,生动地展现出叔驾车技术的高超,马匹在他的驾驭下仿佛在翩翩起舞;描写打猎的火势时用“火烈具举”“火烈具扬”“火烈具阜”,渲染出打猎场面的壮观和热烈。

细节刻画:通过对叔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襢裼暴虎”,描绘出叔赤膊与猛虎搏斗的英勇姿态,凸显出他的勇敢和力量。

复沓结构:诗歌三章结构相似,反复咏唱,在回环往复中强化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让读者对叔的狩猎场景和形象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情感表达:诗中既表达了对叔的赞美之情,又流露出对叔的关心和担忧。如“将叔勿狃,戒其伤女”,体现出作者对叔的喜爱和关心,担心他因为过于勇猛而遭遇危险。这种复杂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叔这个人物形象的魅力。

诗经

78.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