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葛藟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注释:
绵绵:连绵不绝。
葛、藟(音垒):藤类蔓生植物。
浒(音虎):水边。
终:既已。
远(音院):远离。
顾、有、闻:皆亲爱之意也。其中“有(音佑)”通“佑”,可理解为帮助;“闻(音问)”指相恤问,古字“闻”与“问”通。
涘(音四):水边。
漘(音纯):河岸,水边。
昆:兄。
译文: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湾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爹爹心悲凉。叫人爹爹心悲凉,他也哪里会赏光。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岸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妈妈心悲凉。叫人妈妈心悲凉,她也哪里会帮忙。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滩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哥哥心悲凉。叫人哥哥心悲凉,他也只把聋哑装。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王风·葛藟》的背景有多种说法。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流浪者求助不得的怨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是一个入赘者在他人家生活,抒发孤独寂寞的悲歌。
艺术手法:
起兴手法:诗的开头以绵绵葛藟在河边生长起兴,葛藟的绵长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河边的环境则暗示了诗人的漂泊和困境。这种起兴手法既点明了主题,又为下文的情感表达作了铺垫。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句式结构相似,只是更换了几个字。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使诗歌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终远兄弟”与“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孤独困境中对亲情的渴望和得不到回应的痛苦。同时“亦莫我顾”“亦莫我有”“亦莫我闻”也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困境中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得不到回应的痛苦。诗人远离兄弟,身处异乡,感到孤独和无助,于是不得不称呼他人为父、为母、为兄,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照顾和关心,但却遭到了冷漠和拒绝,这让诗人更加痛苦和绝望。这种情感表达真挚自然,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哀。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