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采葛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采:采集。

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即九个月。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可用于针灸。

岁:年。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周年长啊!

讲解:

创作背景与主题探讨:关于《王风·采葛》的创作背景,由于没有具体内容记载,旧说随意性很大。《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吴懋清《毛诗复古录》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等。不过,近人多主恋歌说,从诗歌本身表达的情感来看,将其理解为一首怀念情人的作品更为妥当。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

艺术手法: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每章只换了几个字,反复吟咏,层层递进地表达了思念之情。这种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也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主人公思念的急切与强烈。

夸张手法:“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用时间的夸张,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在与心爱的女子短暂分别后的心理感受。时间在思念中被极度拉长,这种夸张既符合热恋中情人的心境,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不同时间长度的描述,将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再到“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随着所采植物的变化,时间的跨度不断增大,相思之苦也愈发浓烈,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这种情感表达真挚、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掩饰,却能直击人心,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

诗经

72. 诗经·王风·采葛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