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陈风·衡门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注释:
衡门:衡,通“横”。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也有说法认为衡门是陈国的某个城门。
栖迟:栖息,安身,也可理解为悠游休息。
泌(bì):指泌水,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在古代,山边的秘密之地叫“密”,水边的秘密之地叫“泌”,这里是男女幽会的地方。
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也有解释为可以疗饥、充饥,或有乐道忘饥之意。
鲂:鱼名,是当时人们认为的好鱼。
齐之姜:齐国为姜姓,由姜太公受封而来,齐姜指齐国姜姓的贵族女子。
鲤:也是一种较好的鱼。
宋之子:宋国的贵族女子,宋国由原先的商朝贵族而来。
译文:
横木做门的简陋屋子下,可以栖息安身。泌水清清长流淌,可以慰藉饥饿(也可理解为带来快乐或满足某种欲望)。
难道我们吃鱼,一定要吃黄河中的鲂鱼?难道我们娶妻,一定要娶齐国的姜姓女子?
难道我们吃鱼,一定要吃黄河里的鲤鱼?难道我们娶妻,一定要娶宋国的贵族女子?
讲解:
主题思想: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劝诱僖公自强行道的诗;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贤者自乐之辞,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不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此诗是情诗,描述的是男女约会之事。从诗歌文本来看,它以简单的生活场景和对食鱼、娶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不挑剔、不苛求,随遇而安的生活观念。
艺术特色:
语言质朴: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以简单的文字描述了衡门之下的生活场景和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如“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状态,给人以亲近感。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的反问,将黄河中的鲂鱼、鲤鱼与普通的鱼相对比,将齐国的姜姓女子、宋国的子姓女子与一般的女子相对比,强调了不必追求过于高贵、稀有的事物,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结构清晰:诗歌结构清晰,先描述场景,即衡门之下和泌水之旁,然后引出对食鱼和娶妻的思考,层次分明,逻辑连贯,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