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注释: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据历史记载,卫宣公曾强占儿媳,宣姜生下寿和朔,这里的“二子”一般认为是指公子伋和公子寿。
泛泛:飘荡貌。
景:通“憬”,远行貌。闻一多《诗经通义》中说“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愿:思念貌。
养(yáng)养:心中烦躁不安。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逝:去,往。
译文:
你们二人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我是如此思念你们,心中烦躁不安。
你们二人乘船走了,船影渐渐隐没。我是如此思念你们,希望你们不要遭遇灾祸!
讲解:
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背景,《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据记载,卫宣公为公子伋取了一位齐国的女子,因女子貌美,卫宣公便将其占为己有,生下了寿和朔。后来朔与其母向卫宣公进谗言陷害伋,卫宣公便派伋出使齐国并安排杀手行刺。寿知道了这个阴谋,告知伋并让他逃走,但伋认为君命不可违。寿便偷了伋的信物先行,结果被杀手所杀。伋赶到后,也甘愿赴死。
艺术特色:
意境简洁: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消逝的小舟。画面简洁,却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两位年轻人乘船渐行渐远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情感真挚:诗歌通过反复吟唱“愿言思子”,将送行者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心养养”“不瑕有害”等词句,更是直接体现出送行者内心的担忧和牵挂,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主题理解:这首诗既可以理解为是对公子伋和公子寿之间深厚兄弟情谊的歌颂,也可以看作是送行者对二子的担忧与思念的表达。它所传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其他的人间真情,都能在这首诗中找到共鸣点,这也是其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