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竹竿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释:
籊籊(tì):长而尖削貌。
尔思:想念你。尔,你。
致:到。
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行:远嫁。
瑳(cuō):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傩(nuó):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滺(yōu):河水荡漾之状。
楫(jí):船桨。桧、松:木名。桧,柏叶松身。
驾言:本意是驾车,这里是操舟。言,语助词,相当“而”字。
写(xiè):通“泻”,宣泄,排解。
译文:
钓鱼竹竿细又长,曾经垂钓在淇水。难道不把旧地想?路途遥远难回去。
泉水源头在左边,淇水在右奔腾流。姑娘长大要出嫁,远离父母和兄弟。
淇水在右奔腾流,泉水源头在左边。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姿态柔。
淇水悠悠不停流,桧木桨儿松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以解心中思乡愁。
讲解:
背景与主题:《卫风·竹竿》是一首表达远嫁女子思乡怀亲之情的诗歌。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对于远嫁的女子来说,淇水承载着她年少时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每当她思念家乡时,淇水便自然地浮现在脑海中。
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对婚前家乡与亲人的回忆。首章回忆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快乐时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那时和伙伴们一起钓鱼游玩非常惬意,但如今身在异乡,无法再回到淇水钓鱼,“岂不尔思?远莫致之”,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随着行程的推进,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也逐渐远离,这种离别的场景和情怀让她难以忘怀,思念之情不可抑制。
第三、四两章:是女子的希企,即对未来的期望。她想象着有一天能够重归故乡,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这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此时的她已不再是天真的少女,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的模样。她乘船游赏淇水,试图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但旧地重游并不能排解她远嫁多时的离愁,驾车游赏故乡的想象也根本无法解决她思乡怀亲的愁思。
艺术手法:
比兴手法:诗歌以竹竿、淇水、泉源等自然景观起兴,引出女子的思念之情和人生感慨。比如开篇以“籊籊竹竿”起兴,既点明了女子曾经在淇水钓鱼的活动,也暗示了她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为后文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复沓手法:“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在诗中多次出现,这种复沓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强调了女子对家乡山水的深刻记忆,进一步突出了她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