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齐风·敝笱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敝笱(gǒu):破旧的鱼篓。敝,破。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口有倒刺,鱼能进不能出。
梁:捕鱼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使鱼能进不能出。
鲂(fáng):鳊鱼。
鳏(guān):大鱼,一说鲲鱼。
齐子归止:文姜已嫁,这里指她回到齐国。齐子,指文姜,她是齐襄公的妹妹,嫁给了鲁桓公。
其从如云:随从众多。也有说法认为是喻齐襄公仍纠缠文姜。
鱮(xù):鲢鱼。
如雨:形容随从之多。
唯唯:形容鱼儿出入自如。陆德明《经典释文》中提到“唯唯,《韩诗》作遗遗,言不能制也”。
如水:形容随从人如水流不断。
译文:
破鱼篓设在那鱼梁,捕到的却是大鱼鲂鳏。齐国公主回娘家,随从的人如云一般。
破鱼篓设在那鱼梁,捕到的却是大鱼鲂鱮。齐国公主回娘家,随从的人纷纷如雨。
破鱼篓设在那鱼梁,鱼儿相随茫然地游荡。齐国公主回娘家,随从的人如水一样。
讲解:
主旨解读:
刺文姜说:《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文姜的。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齐人厌恶鲁桓公作为丈夫太过微弱,不能阻止文姜,使得她到齐国与兄长齐襄公淫乱,给两国带来祸患,所以作此诗讽刺。这种说法在古代较为流行,很多学者都认同此观点,认为诗中用敝笱不能制鱼来比喻鲁桓公不能约束文姜。
刺鲁庄公说:也有人认为是刺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文姜在鲁桓公死后仍有一些不适当的行为,鲁庄公作为文姜的儿子,没有很好地约束母亲,所以此诗是在讽刺鲁庄公的无能。
其他观点:还有人认为此诗是咏文姜出嫁,但从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来看,这种说法不太合理;也有观点认为是刺文姜铺张浪费,诗中描写文姜回齐国时随从众多,场面盛大,是在讽刺她的铺张。不过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比较片面,没有充分考虑到诗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诗中以“敝笱在梁”起兴,鱼篓本是捕鱼的工具,但破旧的鱼篓却无法拦住鱼儿,以此来比喻鲁桓公无法约束文姜,形象地揭示了鲁国礼制、法纪的败坏。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每章结构相似,语句复沓,只更换了少数几个字,如“其鱼鲂鳏”“其鱼鲂鱮”“其鱼唯唯”,以及“其从如云”“其从如雨”“其从如水”。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讽刺艺术:诗中对文姜回齐国的场面描写极为盛大,随从众多,“如云”“如雨”“如水”,看似是在描写风光的场面,但实际上与文姜的不道德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深刻地揭露了文姜的丑行以及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