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鸱鸮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注释:
1. 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一种猛禽,会捕食其他鸟类。
2. 子:指幼鸟。
3. 室:鸟窝。
4. 恩、勤:勤劳。斯: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5. 鬻(yù):养育。
6. 闵:病,这里指为养育子女而劳累致病。
7. 迨(dài):及,趁着。
8. 彻:通“撤”,取。 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
9. 绸缪(móu):缠缚,密密缠绕,这里指修缮。 牖(yǒu):窗。 户:门。
10. 女:汝,你。 下民:下面的人,这里可理解为其他动物或潜在的威胁者。
11. 拮据(jié jū):手因操劳而不灵活。
12. 捋(luō):用手握住东西顺着抹取。 荼:茅草花。
13. 蓄:收藏。 租:通“苴(jū)”,茅草。
14. 卒瘏(tú):因劳累而得病。卒通“悴”。
15. 谯谯(qiáo qiáo):羽毛干枯稀疏的样子。
16. 翛翛(xiāo xiāo):羽毛枯焦的样子。
17. 翘翘:危险的样子,这里形容鸟巢摇摇欲坠。
18. 哓哓(xiāo xiāo):由于恐惧而发出的叫声。
译文:
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夺走我的雏子,别再毁坏我的窝巢。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累得病了!
我趁着天还没下雨,啄取那桑皮桑根,把门窗修补好。现在你们这些树下的人(其他动物),还有谁敢来欺侮我!
我的爪子已经拘挛不灵活,我还得去采捋茅草花。我要赶紧积蓄些茅草,可是我的嘴巴都累得病了,只因我还没有修好自己的家。
我的羽毛已经稀落,我的尾巴也已枯焦,我的巢儿危险摇摇欲坠。在风雨的飘摇中,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讲解:
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方玉润《诗经原始》、魏源《诗古微》又以为乃“周公悔过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但这些说法都只是后人的推测,并无确凿的历史证据。不过这种背景解读也为理解诗歌增添了一种政治隐喻的视角。
诗歌主题:这是一首以动物寓言故事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诗歌。诗中以母鸟的视角,描述了它在鸱鸮夺走幼鸟、破坏鸟巢后,努力修缮巢穴、抵御侵害的过程。它既表达了母鸟的艰辛与坚韧,也反映了弱者在面对强者欺凌和恶劣环境时的无奈与抗争。
艺术特色:
独特的叙述视角:通篇以母鸟的口吻进行叙述,生动地展现了母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母鸟的悲痛、恐惧和坚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动物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思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生动的细节描写:如“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细致地描绘了母鸟为了修缮巢穴,用爪子采茅草、用嘴巴衔草,以至于爪子劳累、嘴巴受伤的情景,让读者对母鸟的艰难处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强烈的情感表达:母鸟在诗中不断地呼号,如“无毁我室”“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维音哓哓”等,强烈地表达了它对家园的守护、对欺凌的反抗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使诗歌充满了紧张和悲壮的氛围。
现实意义:这首诗不仅在古代具有一定的政治隐喻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启示作用。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