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江有汜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

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归:女子出嫁叫归;这里可理解为男子另娶他人。

不我以:即“不以我”,不带我。

渚(zhǔ):水中小洲。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不我与:不与我相聚。

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shǔ),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即忧思。

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

过:至,到;一说度。

啸:蹙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

歌:这里指边哭边唱。

译文:

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讲解:

主题:这是一首弃妇诗。诗歌以江水的支流为起兴,描述了女子被丈夫遗弃后的哀怨、痛苦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

艺术手法:

比兴手法:诗中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起兴,江水的支流与主流的分离,暗喻了丈夫的离去和女子被抛弃的命运。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更加含蓄。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唱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且反复咏叹,使女子的哀怨之情不断加深,突出了主题。

心理描写:女子在诗中预言丈夫日后会后悔、会忧愁、会痛苦,这既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怨恨,也隐含了她对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充分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文化背景:此诗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一夫多妻制下,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容易被丈夫遗弃。这首诗通过女子的遭遇,揭示了这种社会制度下女性的不幸和无奈。

诗经

22. 诗经·召南·江有汜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