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陈风·墓门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1. 墓门:墓道的门。一说陈国城名。
2. 棘:酸枣树,在诗中常用来象征恶势力或不良之人。
3. 斯:析,劈开,砍掉。
4. 夫:这个人,指作者所讥讽的人。
5. 不已:不停止。此处指不改正。
6. 谁昔:往昔,由来已久。也有说法认为“谁昔”可理解为“昨”,即较近的过去。
7. 梅:梅树。一说梅即棘,梅古文作“槑”,与棘形近,遂致误。
8. 鸮(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9. 萃:集,栖息。
10. 讯:借作“谇”(suì),斥责,告诫。
11. 顾:管,在意。
12. 颠倒:跌倒,此处可引申为失败、遭遇困境等,也有观点认为指思想颠倒、不辨是非。
译文:
你家墓道门前长满酸枣枝,挥动起铁斧就可以铲除掉。你这坏了良心的昏庸之人啊,全国上下谁不知哪个不晓!知道了你也不肯悬崖勒马,这些罪孽也不是一天所造!
你家墓道门前长满梅树枝,有群夜猫子栖落在枝头叫。你这坏了良心的奸佞之人啊,听我们唱起民谣把你警告!唱归唱你根本不听这一套,被打倒了才想起咱的忠告!
讲解:
主题思想:
讽刺批判说:这是一首讽刺统治者品行恶劣的政治讽刺诗。陈国在春秋时期政治混乱,统治者多行不义。诗中所指的“夫也不良”之人,多认为是陈佗。据《左传》记载,陈佗在陈桓公病中杀了太子免,桓公死后他自立为君,导致陈国大乱。诗人通过对不良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民众对其的不满和愤怒。
普遍恶行批判说:也有观点认为,诗中所批判的对象不一定特指陈佗,而是泛指那些品行不端、为非作歹的人。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民众对这种不良现象的痛恨。
艺术特色:
起兴手法:诗的两章开头分别以“墓门有棘”“墓门有梅”起兴,引出对“不良”之人的批判。酸枣树和梅树在墓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给人一种阴森、不祥的感觉,与所批判的对象相契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顶针手法:每章的四、五两句运用了顶针手法,如“知而不已,谁昔然矣”“歌以讯之,讯予不顾”,使诗句之间衔接紧密,语气连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将诗意层层推进,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含蓄深沉:整首诗虽然语言简洁明了,但在率直指斥中不乏含蓄深沉。诗人没有直接对“不良”之人进行谩骂,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其行为的间接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