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隰(xí):洼地。
华: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且(jū):助词。一说拙、钝也。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这里有戏谑之意。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讲解:
主旨: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了女子与男子约会时的场景和女子对男子的复杂情感,既有着对理想中美好男子的期待,又有着对眼前男子的喜爱和调侃。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表达,实际上反映了女子在恋爱中的微妙心理,也体现出当时男女之间较为自由的恋爱氛围。
艺术特色:
起兴手法:诗中采用了“山有……隰有……”的起兴句式,这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山上的扶苏、乔松代表着男子的阳刚之美,洼地的荷华、游龙则代表着女子的阴柔之美,这种起兴不仅为诗歌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也暗示了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
人物刻画:通过女子对男子的称呼“狂且”“狡童”,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对男子的独特感受。女子口中的“狂”和“狡”并非真正的贬斥,而是在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俏皮表达,从侧面反映出两人关系的亲密以及女子的活泼性格。
重章叠句:全诗两章,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如“子都”与“子充”、“狂且”与“狡童”等。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