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大车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注释:
1. 大车:古代用牛拉货的车,一说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
2. 槛(kǎn)槛:车轮的响声。
3. 毳(cuì)衣:毡子。本指兽类细毛,可织成布匹,制衣或缝制车上的帐篷。此处从闻一多说。
4. 菼(tǎn):初生的芦苇,也叫荻,茎较细而中间充实,颜色青绿。此处以之比喻毳衣的青白色。
5. 尔:你。
6. 子:指其所爱的人,具体性别有争议,若按主人公为男子的说法,“子”指姑娘;若按主人公为女子的说法,“子”指男子。
7. 啍(tūn)啍:重滞徐缓的样子,犹“槛槛”。
8. 璊(mén):红色美玉,此处喻红色车篷。一说赤苗的谷。
9. 奔:私奔。
10. 谷(gǔ):生,活着。异室:两地分居。
11. 同穴:合葬同一个墓穴。
12. 予:我。
13. 有如皦(jiǎo)日:有此白日。如,此。皦,同“皎”,白,光明,明亮。
译文:
大车驶过槛槛声,皮衣颜色如青菼。哪是我不想念你,担心私奔你不敢。
大车驶过啍啍声,皮衣颜色如红璊。哪是我不想念你,担心你不肯私奔。
活着分居不同室,死后同葬一墓穴。你要不信我的话,皎皎白日为誓约。
讲解:
创作背景的争议:关于《王风·大车》的创作背景存在多种说法。《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刺周大夫”,说他不敢信守诺言,但这种说法缺乏更多的文本依据,后人对此提出质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中主人公的性别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主人公是男子,即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恋,小伙子要求姑娘私奔,而姑娘有些犹豫不决,于是小伙子发下此誓言。另一种观点认为主人公是女子,她热烈地爱着一位男子,想与他私奔,但担心男子不敢(男子可能是个有身份的人,和女子门不当户不对,但双方又有爱情),所以女子发下这个誓言。
艺术手法:
重章叠唱: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结构和语言相似,仅更换了几个关键的字词,如“菼”与“璊”、“不敢”与“不奔”等。这种重章叠唱的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而且在不断的重复中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担忧以及坚定的态度逐步深化。
环境烘托:诗中对大车的声音“槛槛”“啍啍”以及毳衣颜色“如菼”“如璊”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具体的场景和氛围。大车的沉重声音和鲜明的颜色,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相互映衬,烘托出主人公在爱情面前的复杂心情和坚定信念。
誓言表达:诗歌的最后一章,主人公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的誓言,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以死相誓的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常见,强烈地表现出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情感主旨:无论主人公是男是女,这首诗都表达了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坚定信念,以及在面对爱情阻碍时的痛苦和挣扎。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在封建礼教等因素的束缚下,爱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