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泂酌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注释:

泂(jiǒng):远。

酌(zhuó):古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可理解为舀取。

行(háng)潦(lǎo):路边的积水。

挹(yì):舀出。

注:灌入。

餴(fēn):蒸。

饎(chì):旧训酒食,这里指蒸煮的食物。

岂弟(kǎi tì):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在此特训为恩德深长广大。

罍(léi):古酒器,似壶而大。

攸:所。

归:归附。

溉:洗。或谓通“概”,一种盛酒漆器。

塈(xì):毛传中解释为“息也”,有安息、安宁之意。

译文:

远舀路边积水潭,把这水缸都装满,可以蒸菜也蒸饭。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

远舀路边积水坑,舀来倒进我水缸,可把酒壶洗清爽。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心向往。

远舀路边积水洼,舀进水瓮抱回家,可以洗涤和抹擦。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爱戴他。

讲解:

主题与背景: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和创作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毛诗序》认为是“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将其解读为召康公对周成王的劝诫之诗。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从诗歌文本来看,其主题是对君子品德的赞美以及君子对百姓的深远影响。

艺术手法:

起兴手法:诗以“泂酌彼行潦”起兴,从远处的路边积水写起,看似平凡的景象,却为后文赞美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做了铺垫。路边的积水原本浑浊且处于远方,容易被人忽视,但经过君子的“挹彼注兹”,却能成为有用之物,这暗示了君子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和品德。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结构相似,语句重复,只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百姓对君子的态度。

意义与价值: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君子品德的尊崇和对理想统治者的期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其起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在《诗经》的其他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诗经

251. 诗经·大雅·泂酌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