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天作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注释: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治理,开垦。

彼:指大王。

作:治理,开垦。

康:安定,使安定。

彼:指文王。

徂:往,指文王继承太王的事业并发展。

夷:平坦。行(háng):道路。

保:保有,守护。

译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太王开始来开荒。太王经营好地方,文王让它更安康。文王开拓岐山后,岐山道路变平坦。子孙永保岐山业。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是周人祭祀岐山的乐歌。周朝兴起于岐山地区,太王古公亶父带领周人来到岐山,开辟疆土,奠定了周朝的基础。文王继承太王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周族的势力。周人对岐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视之为圣地,因此创作此诗来歌颂岐山和先王的功绩。

内容分析:

首句“天作高山”:强调岐山是上天的杰作,赋予了岐山神圣的地位。岐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的高山,更是周族的发祥地和精神象征。

“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叙述了太王和文王对岐山的开拓和治理。太王开垦岐山,为周族的发展找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文王则进一步安定了这片土地,使周族得以繁荣昌盛。这两句体现了周族先王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对周族发展的巨大贡献。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文王继续开拓事业后,岐山的道路变得平坦,象征着周族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最后一句表达了周人对先王基业的珍惜和守护之情,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先王的遗志,继续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质朴:全诗语言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周人对岐山和先王的崇敬之情。诗句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古风。

运用象征手法:岐山在诗中不仅是一座具体的山,更是周族的象征。岐山的开拓和治理象征着周族的发展壮大,岐山的道路平坦象征着周族的前途光明。这种象征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赞美岐山是上天的杰作,然后叙述先王对岐山的开拓和治理,最后表达对先王基业的守护之情,逻辑清晰,主题明确。

诗经

270. 诗经·周颂·天作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