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山有枢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
枢:树名,即刺榆树。
隰:指低湿的地方。
曳:拖。
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
宛:通“菀”,萎死貌。
栲:《毛传》中提到“栲,山樗(初 chū,臭椿)”。《传疏》解释“山樗与樗不同,叶如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幅,或谓之栲栎”。
杻:檍树。
廷:指宫室。
考:敲。
保:占有。
永:长久。这里指通过饮食作乐来让日子长久。
译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讲解:
主题理解: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存在多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诗中所描写的人拥有衣裳、车马、廷内、钟鼓、酒食等财富,但却不懂得使用和享受,诗人对这种吝啬的行为予以辛辣的讽刺。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刺俭而不中礼”之作,即批评过度节俭、不懂享受生活而有悖于正常礼仪的人。还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劝人及时行乐的诗,提醒人们人生短暂,不要过于吝啬财物,而应懂得享受生活。
艺术手法:
起兴手法:全诗三章,每章起首两句都用“山有×,隰有×”起兴,以引起后面所咏之词。这种起兴与所咏的对象不一定有必然联系,这与现代许多即兴式的民歌相似,《诗经》中常借此方式来起兴,便于顺口吟唱。
重章叠句:三章诗句文字基本相近,只改换个别词汇。如一章的衣裳、车马,二章的廷内、钟鼓,三章的酒食、乐器,概括了贵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乐,通过反复咏唱,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诗中反复强调如果不及时享受,一旦死去,自己的财富都将被他人占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和财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们应当珍惜当下、合理享受生活的劝诫。这种情感表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