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柏舟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泛:浮行。这里形容船在河中不停漂浮的样子。

中河:河中。

髧(dàn):头发下垂状。

两髦(máo):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仪、特:配偶。“仪”通“偶”。

之:到。

矢:誓。

靡他:无他心。

慝(tè):通“忒”,变更,差错,变动。也指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只:语助词。

谅:相信,体谅。

译文: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至死不会变主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讲解:

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具体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反映女子婚姻爱情受阻的诗歌,女子自己选中了意中人,但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的自主选择往往不被认可,这可能是此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艺术特色:

起兴手法:诗以流动漂浮的柏舟起兴,柏舟在河中漂泊不定,正如女主人公的命运和心境一样,为全诗奠定了哀怨、迷茫的情感基调。这种起兴手法在《诗经》中较为常见,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直抒胸臆:女子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以及对母亲不理解的哀怨。“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等语句,斩钉截铁地表明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情感真挚而强烈。

重章叠句:全诗两章,结构相似,语句重复,只在个别字词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而且强化了女主人公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奈。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代民间婚恋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仍享有一定的恋爱自由,原始婚俗有传承;另一方面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开始干预生活。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到母亲的制约,体现了青年男女为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在爱情与亲情的矛盾冲突中所遭受的痛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

诗经

45. 诗经·鄘风·柏舟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