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九罭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注释:

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鳟鲂:鱼的两个种类,肉皆鲜美。

觏(gòu):碰见。

衮(gǔn)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遵渚:沿着沙洲。

女(rǔ):汝。你。

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是以:因此。

有:持有、留下。

无以:不要让。

译文: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讲解:

主题理解:

赞美周公说:《毛诗序》认为此诗是赞美周公的,周大夫作此诗以讽刺朝廷不知周公之贤。但这种说法缺乏确凿的文本依据,只是一种推测。

留客说:更多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首主人宴请高级官员时所唱的留客诗。诗的作者地位相对较低,遇到穿着华丽礼服的高级官员来访,非常高兴,打鱼设宴招待,希望这位官员能多留几天,以便更多地聚谈交流。

艺术特色:

起兴手法:诗的开头以“九罭之鱼,鳟鲂”起兴,用细眼渔网捕到鳟鱼、鲂鱼这种收获的场景,引出遇见穿着高贵礼服的官员,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敬重与欢迎。用捕鱼的场景起兴,既表现出主人的殷勤,也为后文的挽留之情做了铺垫。

象征手法:诗中“鸿飞遵渚”“鸿飞遵陆”以大雁的飞行来象征官员的离去。大雁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远行等,这里用大雁的飞行轨迹和停留短暂,暗示官员即将离开,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诗歌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主人对官员的挽留之情。从希望官员多住两夜,到想留下官员的礼服,最后直接表达不要让官员离开、不要让自己悲伤,情感逐渐强烈,将主人的不舍和挽留之情推向高潮。

结构巧妙:全诗三章,语义反复,在重复中又有变化,如“鸿飞遵渚”与“鸿飞遵陆”,“公归无所”与“公归不复”等,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主人挽留客人的急切心情。

诗经

159. 诗经·豳风·九罭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