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谷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墍。
注释:
习习:和舒貌。谷风:东风,生长之风。这里用来比喻夫妻关系应该和美。也有说法认为“习习”是风连续不断貌,“谷风”是来自大谷的盛怒之风,喻其夫暴怒不止。
黾勉:犹勉勉,尽力自勉。
葑:芜菁。菲:萝卜。下体:根茎。言采葑采菲之菜者,不能因其根茎不好就抛弃其叶,以此兴为室家之法,不能因妻子容颜衰老就抛弃其美德。
德音:善言,好话。莫违:不要违反。
及:与。
迟迟:缓慢。
中心:心中。违:通作“愇”,怨恨之意。
伊:义同“唯”。迩:近。薄:语词。畿:门限。
荼:苦菜。
荠:甜味的菜。
泾:泾水。渭:渭水。二水皆发源于今甘肃省境内,至陕西高陵县合流,泾水浊而渭水清。这里泾喻其夫新娶的女子,渭喻自己。
湜湜:水清见底之貌。沚:《说文》《玉篇》《白帖》《集韵》《类篇》引此诗时皆作“止”,“沚”当为误字。
屑:有嫌恶轻鄙之意。以:与、和。
逝:往。梁:鱼梁,流水中拦鱼之物。
发:发乱。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其口鱼能入而不能出。
躬:身。阅:容。
遑:闲暇。恤:忧念。
慉:喜悦之意。
阻:阻难。这里的“阻”《韩诗》作“诈”,意谓把我的德行当做是虚假的,与《毛诗》义可互通。
贾:商贾。用:因而。
育:生养,这里指生活。恐:恐惧。鞫:穷困。
颠覆:跌倒,这里指生活艰难。
旨蓄:美味的蓄菜。旨,美好。蓄菜即干菜、咸菜之类。
洸洸:武也,形容人威武的样子,这里指丈夫对妻子粗暴。溃溃:怒也。
诒:通作“贻”。肄:劳,劳苦。
墍:疑假作古文“爱”字的异体。
译文:
和熙东风轻轻吹,阴云到来雨凄凄。同心协力苦相处,不该动辄就发怒。采摘蔓菁和萝卜,怎能抛弃其根部。相约誓言不能忘,与你相伴直到死。
出门行路慢慢走,心中满怀怨和愁。路途不远不相送,只到门前就止步。谁说苦菜味道苦,和我相比甜如荠。你们新婚乐融融,亲热相待如弟兄。
有了渭河泾河浑,泾河停流也会清。你们新婚乐融融,从此不再亲近我。不要去我鱼梁上,不要打开我鱼笼。我身尚且不能安,哪里还能顾今后。
过河遇到水深处,乘坐竹筏和木舟。过河遇到水浅处,下水游泳把河渡。家中东西有与无,尽心尽力去谋求。亲朋邻里有危难,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会再爱我,反而把我当敌仇。你已拒绝我善意,就如货物卖不出。从前惊恐又贫困,与你共同渡艰难。如今丰衣又足食,你却把我当害虫。
我处存有美菜肴,留到天寒好过冬。你们新婚乐融融,却让我去挡贫穷。对我粗暴发怒火,辛苦活儿全给我。从前恩情全不顾,你竟就将我休弃。
讲解: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弃妇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较早反映妇女被丈夫遗弃这一社会问题的作品之一。关于具体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所描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与丈夫曾经历过贫困的生活,经过共同努力生活逐渐好转,但丈夫却在此时喜新厌旧,抛弃了她。
诗歌主旨:诗歌通过弃妇的口吻,叙述了她与丈夫从艰苦共用到丈夫变心遗弃她的过程,表达了她内心的哀怨、痛苦、愤怒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丈夫绝情的不满。
艺术特色:
对比鲜明: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新人进门后的欢乐与旧人被弃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与“不远伊迩,薄送我畿”,突出了丈夫的薄情寡义;泾水和渭水的清浊对比,暗喻自己与新妇的不同,也从侧面反映出丈夫对自己的态度变化。
细节描写生动:对弃妇的动作、心理描写细腻,如“行道迟迟,中心有违”,通过描写她走路缓慢、心中充满怨恨的样子,生动地展现了她被弃后的痛苦心情;“毋逝我梁,毋发我笱”,体现出她对自己曾经付出的生活的不舍和对新人可能破坏这一切的担忧。
情感表达丰富:弃妇的情感并非单一的愤怒或哀怨,而是包含了多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又有对丈夫变心的愤怒和哀怨,“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还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助,“我躬不阅,遑恤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