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行露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厌浥(yè yì):潮湿的样子。

行(háng):道路。

夙夜:这里指早夜,即天没亮的时候。

谓:同“畏”,意思是畏惧。

角:鸟的嘴。

女:同“汝”,你。

家:这里指家室,指已经结婚成家。

速:招致。

狱:诉讼,打官司。

室家不足:意思是说求为家室的理由不足,即男子想要娶女子的理由不充分。

墉(yōng):墙。

译文:

路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赶路?只怕路上露水多。

谁说麻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的屋?谁说你还没有妻室?为何让我吃官司?即使让我吃官司,你想成家也理由不足!

谁说老鼠没有牙?怎么穿透我的墙?谁说你还没有妻室?为何让我遭诉讼?即使让我遭诉讼,我也坚决不嫁你!

讲解:

主题与背景:关于《行露》这首诗的主题背景,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毛诗序》认为此诗写的是召伯审理的一个男子侵陵女子的案件;《韩诗外传》《列女传·贞顺篇》却认为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的诗作;还有人认为是寡妇执节不贰之词、贫士却婚以远嫌之作等。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一个女子拒绝与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重婚的诗歌。诗歌反映了女子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以及对自身尊严和权利的维护。

艺术手法:

比兴手法:诗中以“厌浥行露”起兴,暗示女子所处的艰难环境以及她所面临的困境,就像走在满是露水的道路上一样艰难。同时,以“雀穿我屋”“鼠穿我墉”来比喻男子的无理纠缠和侵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男子行为的不满和反抗。

诘问手法:女子通过一连串的诘问,如“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疑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复沓手法:全诗三章,结构相似,语句重复,如“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这种复沓手法不仅使诗歌的韵律更加和谐,也强化了女子坚定的态度和反抗的决心。

诗歌风格:整首诗语言犀利,风骨遒劲,格调高昂。女子在诗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精神,使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为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诗经

17. 诗经·召南·行露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