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清庙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注释:
於(wū):赞叹词,犹如现代汉语的“啊”。
穆:庄严、壮美。
清庙:清静的宗庙。
肃雝(yōng):庄重而和顺的样子。
显:高贵显赫。
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诸侯。
济济:众多。
多士:指祭祀时承担各种职事的官吏。
秉:秉承,操持。
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对越:犹“对扬”,对是报答,扬是颂扬。
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灵。
骏:敏捷、迅速。
不(pī):通“丕”,大。
承(zhēng):借为“烝”,美盛。
射(yì):借为“斁”,厌弃。
斯:语气词。
译文:
啊,庄严而清静的宗庙,助祭的公卿诸侯庄重又雍容。
众多的官吏齐集,都秉承着文王的德操。
遥对文王在天灵,在宗庙中迅速地奔走操劳。
文王的盛德光辉显耀,后人永远继承,仰慕之情永无穷尽!
讲解:
背景:《周颂·清庙》是《周颂》的首篇,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祭祀文王于宗庙的诗。现代学者多以为此诗是洛邑告成时,周公率诸侯群臣告祭周文王,致政周成王的乐歌。它反映了西周初期对于周文王的尊崇和祭祀的庄重场景,体现了周人对祖先的敬重以及对文王功德的高度认可。
内容理解: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开篇描绘了清静庄严的宗庙场景,以及助祭者们庄重和顺、高贵显赫的形象,奠定了整首诗肃穆的氛围,强调了祭祀场所和参与祭祀人员的庄重性。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众多的祭祀官吏齐聚宗庙,他们秉持着文王的德行,这既体现了文王德行的广泛影响,也说明了参与祭祀的人们对文王的敬仰和追慕,他们以文王的德行为准则来参与祭祀活动。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表达了对文王在天之灵的颂扬,祭祀者们在宗庙中快速地奔走进行祭祀仪式,体现出他们对祭祀的虔诚和恭敬,以及急于向文王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意思是文王的光辉显耀,后人要永远继承和发扬,人们对文王的仰慕之情不会停止。这既是对文王功德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期望和要求,希望周人的后代能够继承文王的美德,使周朝的统治得以长久延续。
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全诗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凝练,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祭祀的庄重和对文王的敬仰之情,具有一种古朴的美感。
重章叠唱:虽然此诗只有一章,但在表达上具有重章叠唱的特点,通过反复强调文王的功德、祭祀的庄重以及后人对文王的敬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主题明确:围绕着祭祀文王这一主题,从宗庙的环境、参与祭祀的人员、祭祀的行为以及对文王的赞颂和对后人的期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主题鲜明,层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