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叔于田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注释:
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
于:去,往。
田:同“畋(tián)”,打猎。
巷:居里中的小路。
洵:真正的,的确。
仁:指温厚,慈爱。
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
饮酒:这里指宴饮。
好:指品质好,性格和善。
适:往。
野:郊外。
服马:骑马之人。一说用马驾车。
武:英武。
译文:
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就像没住人。难道真的没住人?没人能与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
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无人在饮酒。难道真的无人饮酒?什么人都不如叔,那么英俊又清秀。
叔去打猎到郊外,巷里没人会骑马。难道真的没人会骑马?没人能够比过他,确实英俊力又大。
讲解:
主旨理解:这是一首少女赞美青年猎手的诗歌。诗中没有直接描写青年猎手狩猎技艺的高超、豪爽出众等具体行为,而是通过少女的视角,在青年猎手外出打猎后,用一种夸张的手法,通过描述巷子里其他人在青年猎手离开后的状态,从侧面烘托出青年猎手的出众,表达了少女对他的爱慕与赞美之情。
艺术手法:
复沓手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结构相似,仅更换了个别字词,反复咏唱,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所表达情感的印象。这种复沓并非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不同场景(打猎、狩猎、适野)的描述,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青年猎手的优秀。
设问自答:各章中先提出疑问,如“巷无居人”“岂无居人”“巷无饮酒”“岂无饮酒”“巷无服马”“岂无服马”,然后再自己回答,强调了“不如叔也”,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夸张描写:诗歌中说青年猎手离开后,巷子里仿佛无人,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将众人与青年猎手进行对比,突出了青年猎手在少女心中的独特地位和卓越形象,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女对青年猎手的倾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