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陈风·宛丘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注释:

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

子:你,这里指女巫。

汤(dàng):“荡”之借字,这里是舞动的样子。一说有游荡、放荡之意。

洵:确实,实在是。

有情:尽情欢乐。

望:一说为德望;一说为观望;一说为望祀(祭祀时的遥望);一说为仰望。

坎其:即“坎坎”,形容击鼓声。

缶(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

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

鹭翿(dào):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译文:

你舞姿回旋荡漾,舞动在宛丘之上。我倾心恋慕你啊,却不敢存有奢望。

敲得鼓儿咚咚响,舞动宛丘平地上。无论寒冬与炎夏,洁白鹭羽手中扬。

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动宛丘大道上。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戴头上。

讲解:

主题思想: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刺陈幽公说,《毛诗序》等认为“子者,斥幽公也”,陈幽公荒淫好色、游荡无度,其德行一无可观,为人所恶,故有诗刺之。二是刺陈好巫风说,认为陈国先太姬妇人尊贵,好巫觋祭祀歌舞,国民传其遗风,遂成习俗,此诗实刺陈国臣民之陋俗。三是情诗恋歌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多数学者持此看法,认为诗中表达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巫女舞蹈家的爱慕之情。从诗的文本语义看,男子被女子优美奔放的舞姿吸引,产生了热烈的爱恋,但又深知这份感情难以实现,在诗中流露出既痴迷又无奈的情感。

艺术特色:

手法独特:全诗三章,首章感情浓烈,开篇以“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起兴,两个“兮”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流露出诗人对女子舞姿的叹美和不能自禁的爱恋。而“洵有情兮,而无望兮”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这种爱而不得的情感令人动容。

场景渲染:第二、三章全用白描手法,通过“坎其击鼓”“坎其击缶”等描写,展现出热闹的巫舞场景。无论冬夏,女子都在宛丘之上、之下、之道尽情舞蹈,鹭羽、鹭翿等舞蹈道具的描写,更突出了女子舞姿的优美和独特,也从侧面体现出诗人对女子的关注和倾慕。

节奏变化:从节奏上看,第一章将主要内容概括已尽,语势有似弦乐奏出的慢板;第二、三章以“宛丘”二字与上绾连,再加渲染、铺张,语势有似铜管乐奏出的快板。这种节奏的变化使诗歌张弛有度,富有艺术感染力。

诗经

136. 诗经·陈风·宛丘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