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噫嘻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释:
噫嘻:感叹声,“声轻则噫嘻,声重则呜呼”,兼有神圣的意味。
成王:周成王。
昭假(gé):犹招请。昭,通“招”;假,通“格”,义为至。尔:语助词。
时:通“是”,此。
骏:通“畯”,田官。
私:一种农具“耜(sì)”的形误。
终:井田制的土地单位之一。每终占地一千平方里,纵横各长约三十一点六里,取整数称三十里。
服:配合。
耦:两人各持一耜并肩共耕。一终千井,一井八家,共八千家,取整数称十千,结对约五千耦。
译文:
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产生时代,历来争议较大,一说是在周成王时期,一说是在周康王时期。这是一首反映春天祈谷的诗,周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举行藉田典礼是为了祈求丰收。藉田典礼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王行裸鬯(灌香酒祭神)祈谷之礼,然后率官员农夫至王之“藉田”行藉田礼,象征性地做亲耕劝农之举。
内容分析:
前四句:“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成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祈告了上帝先公先王,得到了他们的准许,从而举行此藉田亲耕之礼。这既体现了周王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显示出当时的农业活动与宗教祭祀紧密相连,人们相信通过与神灵的沟通可以获得丰收。
后四句:“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直接训示田官勉励农夫全面耕作。描述了田官在广阔的田野上督促农夫们耕作,以及大规模的耦耕场景,展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集体性和协作性。
艺术特色:
修辞手法独特:从第三句起全用对偶,后四句句法尤奇,看似不对实际为“错综扇面对”。即“骏和终、亦和维字隔句成对;其它各字,相邻成对”。这种对偶法在后世诗歌最发达的唐宋时代也是颇为少见的,体现了此诗较高的文学价值。
史料价值高:全诗具体地反映了周初的农业生产和典礼实况,为研究周朝的农业制度、社会生产以及宗教祭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